今天,纪念伟大胜利!
今天是2021年10月22日
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
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85年前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
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
胜利完成了彪炳史册的长征
雄关漫道,生死绝境
他们不惧艰险,勇往直前
将革命的火种带向胜利的彼岸
皑皑雪山之巅
他们如何挑战生命极限?
茫茫草地之上
又留下了多少动人诗篇……
穿越松潘草地是当时红军北上唯一选择。松潘草地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地上气候恶劣,时而风雪,时而冰雹,天气变幻莫测,凶险无比。
每年的5月到9月是草地的雨季,红军在这个季节进入了草地,没有树木,没有石头,苍茫无边的草地上,几乎没有干燥坚硬的地面。在草地上战士们想烧火取暖,但是却打不着火。哪怕火打着后,也不敢随便让它灭了。
战士们顶着可以挡雨的布相互靠着。因为寒冷,第二天起来一看,靠着自己的战友已经没有了呼吸。
老红军康立泽说:“这个(场景)看得让人难受,所以我们只好是挥泪惜别战友”。
但是在草地上,没有任何办法来安葬战士们。当时红1团的团长、营长和侦查参谋的回忆录上都写着过草地每个人会有一根探路的树枝。战士们牺牲后,就把他用过的树枝插在他牺牲的地方,后面再过草地的人,那一路蜿蜿蜒蜒的树枝被称作“拐棍碑”。每一根树枝下面都是一个牺牲的同志。
红军用坚强的意志,挑战生命极限。作为长征史上最艰苦的象征,它们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当年红军勇渡大渡河,闯过了长征途中又一个生死难关。泸定桥上只剩下铁锁链,敌军的子弹贴着头皮飞,在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的画面依旧鲜红耀眼。
1935年5月29日下午,夺取泸定桥战斗打响。全团司号员集中起来吹起冲锋号,数十挺机枪组成的密集火力,同时向对岸开火。红2连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由连长廖大珠率领,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悬空的铁索向对岸爬去,后续战士跟着铺上一块块木板恢复桥面。
时任红一方面军团巡视员王敬群说:“前面的连爬索、打仗、夺桥,第二个连扛着桥板,一前一后搭着桥板,用这个办法过,机关枪很多,密集火力,冲出去抬不起头”。
红军所创造的历史,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22个勇士在突击的过程当中有牺牲,但非常遗憾的是只有5个同志留下了姓名。
飞夺泸定桥,红军主力由此跨越了天险大渡河。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红军战士,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一所清真寺的墙上,这条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珍贵标语。至今80多年过去了,仍然清晰可见。
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进驻柯渡坝子。由于一名红军战士不了解当地习俗,差点与村里百姓发生冲突。朱德总司令了解情况后,带着这名战士去赔礼道歉,并让红军宣传员用紫土写下了这14字的标语,标语中的“回家”指的就是回族,这条情真意切的标语把党的民族政策深深印刻在回族群众的心底。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纷纷给红军送柴、送菜、送鸡蛋,有的大娘连夜给红军打草鞋,不少回族青年主动参加红军跟着长征。
能否做好宣传和动员广大群众的工作,赢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不仅关系到战略转移任务的完成,而且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因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高度重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士兵委员会制订了写标语、贴标语、发传单、演讲宣传的任务,要求他们向沿途的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红四方面军专门成立了錾字队和粉笔队,在天然岩石、房屋阶条、牌坊、石碑上篆刻下1.5万余条红军标语。
“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人人平等自由”、“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白军”......这些标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红军摸准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着眼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宣传红军与国民党军的本质区别,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从而打通了红军与群众的交流沟通渠道,启发了民众觉悟。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打富济贫的”、“红军官兵平等,不欺压劳苦大众、把穷人当作阶级弟兄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一句句宣传话语道出了:红军是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队伍。
在川南,红军每取食群众一根萝卜,就在萝卜坑里放上一枚铜圆。队伍驻扎时,战士们主动帮助老百姓挑水、做饭、干农活。此外,为了让宣传动员更方便群众接受,演话剧、唱歌曲、念童谣、打快板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也被红军加以利用。新颖的宣传方式极大地唤醒了群众的革命觉悟,争取到了最广泛的力量。
据统计,在整个长征途中仅给红军带路的向导就有近三千人,而参与为红军搭桥渡河、筹款筹粮、烧水运饭、掩护伤员、补充新兵、传递情报、完成战斗任务的人民群众更是数不胜数。沿途更有数万名百姓,加入到红军队伍中。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工农红军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